张涛律师,北京再审申诉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及司法操作经验。诚实信用,勤勉敬业,以“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办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业务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谈判辩护能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畏艰险、奋力拼争,愿尽自己的所能,为当事人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不敢承诺案件的最终结果,但敢承诺办案尽心竭力!
死刑复核裁定书送达
死刑复核裁定书和死刑命令执行书要送达之后才能执行死刑,但死刑裁定书只是原判认定的某一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存在瑕疵,但判处被告人死刑并无不当的,可以在纠正后作出核准的判决、裁定。
死刑复核裁定书和死刑裁定书的区别:
死刑复核是核准后最高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不核准,改为死缓;核准,执行死刑。
死刑裁定书是对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改,不影响死刑的执行。
判决书送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签字之日,就是送达日;
2、邮寄送达,由被送达人本人和其同住的家庭成员或其委托接受送达的人在邮政回执上签字之日,为送达日;
3、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目前中国与死刑有关的特殊主体主要是未成年人、孕妇、精神病人和老年人。除此之外,哺育期母亲、精神障碍人、聋哑人等也属于刑法上的特殊主体,其身份对定罪量刑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刑法没有将这些特殊主体纳入免死的对象范围。因此我国在适用死刑时一般比较严格:
1、对死刑适用对象范围予以严格限制;
2、设置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
3、确立严格的死刑核准程序。
为更好地对适用死刑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现就在适用死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一说明。
一、对怀孕妇女适用死刑的情况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包括死刑缓期执行,但这就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人工流产的和自然流产的情况,为此特作一说明。
1、在关押期间或在法院审判时作了人工流产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这里包括案件起诉到法院前,被告人在关押期间,被人工流产的,及法院受理时被告人是怀孕的,准备做人工流产后的都不适用死刑,也就是说,审判机关不得判处死刑或死缓。
2、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审判时也不适用死刑。
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被羁押,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的,不适用死刑,但如果因另外其他的罪被起诉或交付审判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被告人在被抓时是甲罪,则无论被告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都不能以甲罪判处被告人死刑,但如果侦查机关在被告人已作了人工流产后又发现了乙罪,并且乙罪可以判死刑的,则应当判处死刑,不受上述限制。
二、犯罪时未成年的不适用死刑
这里指犯罪的时候未成年的不适用死刑,也就是说在审判的时候不管行为人是否已成年都不适用死刑,也包括死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