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律师,北京再审申诉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在申请取保候审时,或许很多人犯罪嫌疑人的家属,都会知道是可以提供保证人进行取保候审的,这样就不用提供一大笔保证金了。但是很多时候,保证人要符合哪些条件,要承担哪些责任,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往往都不清楚,时常严重妨碍了取保候审的进行,导致犯罪嫌疑人未能暂时放出候审。
取保候审保证人要符合哪些条件
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保证人必须与本案无牵连,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涉嫌的犯罪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如保证人不能是本案的同案犯,也不能是本案的证人。
2、保证人应当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当然了是否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绝不能仅凭保证人本人的说法确定他是否有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如犯罪嫌疑人健康正常的父亲、母亲。
3、保证人应当享有政治权利,其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如果公民已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就不能充当取保候审的保证人。
4、保证人应当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在犯罪嫌疑人居所地有自己常住的居所,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这四个条件,保证人必须同时符合,否则,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等提出的保证人进行审查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会要求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采取提供保证金方式担保。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法律责任
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保证人应当履行两项义务:
1、对取保候审出来的犯罪嫌疑人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如监督犯罪嫌疑人是否擅自离开规定的县、市;是否存在毁灭、伪造、串供证据等行为。
2、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准备跑路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保证人应当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保证义务,若不履行保证义务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取保候审执行机关进行罚款,只有在实施帮助犯罪嫌疑人逃跑、串供等违法行为,才构成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说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保证人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保证人,除了当事人自愿外,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要是无法自行确定自己能不能当保证人的,或对取保候审程序不熟悉的,建议最妥当的咨询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根据律师专业的法律意见进行取保候审。
当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警方都会通知犯罪嫌疑人去解除取保候审,但是,由于有些人不知道解除取保候审有什么后果,以致没有积极配合办理或心存忧虑。其实,无需太过担心,解除取保候审通常都是好事,应该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解除取保候审的两大后果您要知
在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解除取保候审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一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二是司法机关要变更强制措施。而不同原因导致取保候审被解除的,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取保候审期限届满。
按照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是一年,当期限届满时,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等司法机关,就会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前去办理解除取保候审的相关手续。
这时,就说明司法机关没有充分的证据资料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那么在其收集到新证据、新线索之前,是不会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了。
但是,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就一定没事了,只有收到公安机关的撤案通知书,才算真正没事。
按的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若解除取保候审后,长时间仍没有收到销案通知书的,可以向公安机关询问、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投诉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投诉复议,尽可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2、变更强制措施。
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
在实践中,因司法机关发现新证据、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等各种原因,在取保候审被解除后,司法机关会变更强制措施,如再次逮捕、监视居住。
这就表明,案件仍未结束,犯罪嫌疑人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需要受到刑事处罚。
因此,可以说取保候审被解除有好有坏,关键是看为什么而解除的。若心存顾虑的,可以找个专业刑事辩护律师详细咨询,相信专业律师能提供更大的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