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律师,北京再审申诉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及司法操作经验。诚实信用,勤勉敬业,以“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服务宗旨。办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业务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谈判辩护能力。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畏艰险、奋力拼争,愿尽自己的所能,为当事人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不敢承诺案件的最终结果,但敢承诺办案尽心竭力!
一般而言,采取逮捕之后,是不可以转为取保候审的,除非有较为特殊的情况。
首先,从法律基本原理考虑,两者都是对刑事犯罪而采取的措施,而且被批准逮捕的条件是比取保候审更为严峻和苛刻的。其中,就一般性而言,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有没有可能再危害社会的可能。当然,这个标准是比较主观性的,在实务中,法律职业者还需要通过其他方面进行衡量。例如证据性标准是否达标和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犯罪是否可能会遭受比较严重的处罚。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两者的适用条件是由很大的出入,即存在很大的差异。致使两者不可以并存,以至于不能共融。这也可以体现出,我们国家对待犯罪嫌疑人或者是罪犯都比较谨慎的,尊重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希望他们在程序方面上遭遇不公的状况,更不希望会导致类似于内蒙古强奸案这样的悲剧发生。
现在说明一下,达到何种条件时,才会转为取保候审。第一,犯罪嫌疑人生病了,而且是大病,很有可能是病入膏肓那种情况,这样也就不会有多大的社会危害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那的确就不适合将他关在看守所了,应该让他自己就医。
第二,犯罪嫌疑人孕育着新的生命,看守所条件恶劣,而且对母亲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转为取保候审的。最后一种是,期限到了,公检法没有拿出充分的证据,但还有一丝的线索可以达到证据标准,那就只能转为取保候审了。
看到这里,希望各位看官遵守宪法义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会不会被判刑与取保候审没有关系。犯罪嫌疑人会不会被判刑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形及犯罪情节而定,一般可以取保候审的案件,说明犯罪嫌疑人犯的罪及具体情节不是太严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根据犯罪嫌疑人所犯的罪的具体情形判断,有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
二、犯罪嫌疑人犯的罪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具体情节来判断,对该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三、犯罪嫌疑人是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对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是孕妇、正处于哺乳期的妇女,对其采取取保候审对社会不会发生危害性。
四、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的,在法定羁押期限满后还没有结案的,有取保候审需要的。
由此可以看出,可以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都不是犯的什么重罪。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本人,也可以是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还可以是其辩护人,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取保候审需要有保证人或是交纳保证金,有保证人的,保证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保证人是与该案件没有关系的人。
二、保证人具有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
三、保证人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及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四、保证人不是居无定所的人,且要有固定的收入。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后,经过侦查,认为犯罪嫌疑人无罪的或是证据不足以定罪的,不会被判刑;若经查实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就肯定会被判刑的。